联系我们 English
首页 > 双边关系 > 维和
大克鲁州巡诊日记
2007-12-11 00:00

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

 

  第六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进驻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已经3个多月了。根据联合国的派遣,11月24日,医疗分队将去大克鲁州执行巡诊任务。上午10时,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直升机从绥德鲁的泥地机场起飞了。透过飞机舷窗,茂密的热带雨林,层层叠叠;上午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密林上,或明或暗。密林深处偶尔可以看见几处茅草屋,这便是当地的村落了。40分钟后,当飞机降落在Geetugbaken镇的一片空地上时,周围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尤其是稚气未脱的孩子,充满好奇的看着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维和军人。我们医疗队一行10人,肩扛手抬着几十斤重的药品物资,穿越泥泞的田间小路,走过浓密的灌木丛,来到了当地的一所小学。这里已经聚集了上百人,他们有些人是走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赶来候诊的,路途远的甚至提前一天就赶到了巡诊地点。

  在几名埃塞维和士兵的警戒下,学校的教室就成了诊室,长长的走廊就是候诊区。许多人不会讲英语,甚至连名字也不会写,只好让当地会讲英语的人作翻译。很快,医疗队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登记,秤体重,量血压,问病史,查体,送药,叮嘱注意事项。不到半个小时,医疗队的队员都大汗淋漓,甚至套在外面的白大衣也湿透了。慢慢地人越来越多,至少有四、五百人,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人群中不时传来孩子的哭声。人群中有年轻的小伙子,也有行动不便的孕妇,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婴儿,看着一双双充满了期待的眼神,医疗队的每一名队员都不忍心停下来休息,毕竟多看一个患者就可以给对方减轻一些病痛的折磨。王东旭队长不顾路途劳累,亲自加入给病人问诊的行列,汗水顺着鬓角的白发不断流下;李国玉医生耐心地为一名儿童诊治皮肤病,手把手地指导用药;郭万宏亲自为结膜炎患者示范点药水;李静护士长连续为400多人量血压,累得胳膊都无法抬起;牛晓莉联络官及时调整患者队伍,并为每一名患者测体重,反复起来坐下读数、记录,汗透衣衫。一名60多岁的老人,特意摘了一盆柚子送给医疗队,以这种最纯朴的方式表达对维和天使的感激¨¨¨由于飞机的原因,下午14时,我们不得不结束这次难忘的义诊。连续3个小时,我们接诊了480名患者,发放药品近3000片。医疗队的队员刚准备吃午饭,看到窗外那些孩子的渴望的眼神,悄悄地把自己的食品递给了那些饥饿的孩子们。剩余的部分药品,我们希望给当地百姓留下来,可是当地没有一名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留下药也没人知道如何使用,为了避免事故,我们不得不把剩余的药品带回来。

  义诊结束,很多人仍然不愿意离去,他们用语言、用手势表达着自己的渴望,期待着我们的再次到来。当地的官员拉着王东旭队长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对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的义举感激不已。联利团人道主义协调办的协调官乔纳森对中国军人的敬业精神、精湛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赞赏有加。当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草坪上数百名群众,忽然爆发出了“CHINA,CHINA!”的喊声。没有音乐,只有掌声;无需指挥,那是心灵的节拍,非洲的兄弟姐妹跳起了充满民族特色的舞蹈,似乎是在向亲人告别,似乎又是依依不舍。回来的飞机上大家一言不发。我们亲眼目睹了非洲的现实,由于多年战乱,没有水,没有电,缺医少药,没有起码的医疗保障。

  为了促进中利两国的友谊,为了利比里亚人民的健康,我们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如此重大,维和的使命如此光荣,同时更感慨和平对于这片土地又是何等的珍贵。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