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
2021-12-30 19:28 |
为保持中国外长年初首访非洲的传统,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于2022年1月4日至7日应邀访问厄立特里亚、肯尼亚、科摩罗三国。之后将应邀访问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两国。 总台央视记者:你能否进一步介绍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此次访问非洲和亚洲有关情况,中方对此访有何期待? 赵立坚: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此次访问非洲三国,是中国外长32年来坚持每年首访非洲这一优良传统的延续,体现了中方对中非传统友谊和中非关系发展的高度重视。不久前,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宣布“九项工程”等重大合作倡议,受到非方热烈欢迎。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一个多月后再次访非,旨在推动落实论坛第八届部长会成果,同非方深入对接务实合作新举措,支持非洲国家早日战胜疫情和实现经济复苏,展现中方高效务实、重信守诺的一贯作风。 此次访问的南亚两国恰逢中马建交50周年、中斯建交65周年暨《米胶协定》签署70周年。中国同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互为传统友好邻邦和重要伙伴,高层交往密切,务实合作深入,共同利益广泛,在诸多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立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方同两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开展卓有成效的抗疫合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我们将以庆祝建交周年为契机,同两国深化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团结抗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等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 深圳卫视记者:刚才你发布了王毅国务委员即将访非的消息,请问为什么中国外长每年首访都选择非洲? 赵立坚: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此次访非是中国外长连续第32年首访非洲。自1991年以来,中国外长每年首访都选择非洲,以此开启全年的对外交往。这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坚持了31年,风雨无阻,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非关系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中非之间历久弥坚的深厚友谊,充分体现了中国对非洲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坚定支持,包括非洲朋友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评价。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维护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实现发展的共同任务,双方不仅是反霸的战友,也是发展振兴的伙伴,更是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新冠肺炎疫情如何肆虐,都不会阻挡中非保持友好交往、加强战略沟通、坚定相互支持的意愿和决心,都不会降低中国对非洲的重视和支持。这也是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一个月前,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圆满闭幕。习近平主席在会议开幕式上总结提炼“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提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四点主张”,宣布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赢得非洲朋友高度赞誉,在中非关系史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继现场主持论坛会议后再次访非,旨在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延续中国外交的光荣传统,推动落实“九项工程”等会议成果,尽快形成早期收获,进一步增进中非人民福祉,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 法新社记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谴责关闭香港《立场新闻》,呼吁中国和香港当局停止针对香港的自由独立媒体,释放被捕的记者。加拿大和欧盟也批评此举。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发展重回正轨,新闻自由得以在安全、稳定、法治环境下得到更好保障,这是任何不带偏见之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美国支持新闻自由是假,见不得香港稳定是真。我可以给大家几个数字:美国国内新闻自由不断恶化,根据报道,2020年美国至少有117名记者被逮捕或拘留。这些数字比2019年暴增12倍。美国政府如果不惧真相且自信,为什么要追捕引渡阿桑奇?为什么不像吹捧别国所谓追求真相人士那样对待斯诺登? 美国应该收起虚伪的双重标准,停止以所谓自由之名干涉中国内政。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可以告诉你的是,香港特区警方依法拘捕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的个人、冻结有关资产,是捍卫香港法治、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正当之举,与新闻及言论自由没有任何关系。 香港是法治社会,香港居民包括新闻及言论自由在内的各项合法权利和自由依法得到充分保障。但新闻及言论自由不能成为犯罪行为的“挡箭牌”,在香港特区从事新闻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和香港特区法律,违法者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任何国家、组织以及个人都无权干预香港事务。一些外部势力打着所谓新闻自由的幌子对香港特区依法开展执法行为说三道四,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澳亚卫视记者:据报道,立陶宛装卸公司协会主席希里奇科表示,2021年,由于白俄罗斯货运暂停,立陶宛克莱佩达港损失超4%货物。2022年,加之受到立中关系影响,克莱佩达港的货物吞吐量将减少40%。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你说的这个情况,恰恰表明立陶宛有关对外政策是错误的,也是失败的。立陶宛的外交政策最终损害的是立陶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澳门月刊》记者:据报道,民调结果显示前段时间立陶宛政府为配合美方制裁白俄罗斯,企图停止白钾肥过境运输,而不顾此举可能给立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受此事件影响,立陶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从11月的21%下降到12月的17.3%,不信任度从39.6%上升至47.8%,对立外长的不支持率从59.8%上升到66.4%。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立陶宛政府的民意支持率是立陶宛内政,我无意评论。但显而易见的一个道理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你刚才说的白俄罗斯钾肥,是受到美国单方面制裁吧?任何一个理性、负责的政府,都应当懂得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决策行事,而不是公器私用,以牺牲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代价满足一己之私利,甚至对外讨好谄媚。否则到头来只会自取其辱,说不定还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总台央视记者:据报道,立陶宛议会第二大党“绿党和农民联盟”主席卡尔保斯基斯28日发文表示,投资者们在问,我们的政府是否头脑正常。立陶宛现政府是疯狂的。执政党的一些人成功地使立陶宛的对华政策变得如此复杂。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我注意到了有关报道。最近一个时期,立陶宛国内有识之士对立陶宛政府和有关政客在对华关系上的不理智言行不断提出尖锐批评。的确,立陶宛政府对华政策原本可以简单明了,那就是在坚持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与中国发展各领域友好合作。但遗憾的是,立方部分政客要么没有认清历史大势,要么就是出于政治私利,盲目迎合背后势力,使立陶宛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偏离正确轨道,给两国关系平添了许多复杂因素。立陶宛前总理库比柳斯最近发文表示,立陶宛对华关系恶化获得的好处在于,立陶宛外长在华盛顿受到了两次接见。这可谓是一语道破玄机。 立 |